一、扬眉吐气的胜利 南明王朝的三十九年历史,基本就是凄风苦雨,放在战场上,更是常见兵败场面。但永历十五年,即1662年1月25日清晨的这一刻,却是十分扬眉吐气的例外: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,向盘踞热兰遮城的荷兰侵略军,发起最后的总攻。 二十八门巨炮率先开火,重达24磅的炮弹呼啸扑来,三个炮台数百门火炮愤怒打响,两个小时间就向热兰遮城倾泻五千发炮弹。然后数万南明将士潮水般扑来,干脆利落拿下要塞门户乌特利支堡。郑成功将军的霸气喊话,更炸雷般响在惶恐的荷兰守军头顶:如若执迷不悟,明日环山海,悉有油薪磺柴积垒齐攻。船毁城破,悔之莫及。 这是郑成功跨海收复的伟大战役里,决定意义的一场总攻:“东亚第一要塞”热兰遮城崩溃在即,骄狂的荷兰侵略者,已经成了明军刀锋下的弱肉。沦陷三十八年之久的中国领土,也将顺利回到祖国怀抱。酣畅淋漓的战斗场面,在后世的诸多史料里,也常被大书特书。但常被一笔带过,却还有另一个重要事实:决心打这一仗,对于当时的郑成功,还有这支南明大军来说,是一个何等悲壮艰难的决定。 就连落败一方的荷兰人,比如荷兰驻总督揆一,晚年在回忆录里都不停碎碎念:真没想到,郑成功真敢和我们开战。 二、艰难而悲壮的决定 1661年3月,当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,毅然以两万五千人的规模,发起东征收复的战役时。当时的情景,可不似后来好些影视剧描绘的那样激动人心,相反是一片看衰声。那些追随他浴血抗清多年的部将们,反对的理由也很现实:敌人太强,我方太弱。 那时的郑成功,正是他撑起南明东南抗清大旗十五年来,最为惨淡经营的时候。先前以十七万大军北伐南京,却在南京城下功亏一篑陷入重围,苦心经营多年的水陆精锐伤亡殆尽,连能与荷兰战舰争锋的“三桅跑船”都基本沉底。苦苦坚守的厦门等地,更面临着清军日复一日的疯狂进攻。简直就是以一支残兵,横挑拥有强大海军实力的荷兰殖民者。 而盘踞的荷兰侵略者呢?这时却正是无比强大的时候。驻的军队只有两千来人,却都是装备精良火器的精锐。“热兰遮城”(安平古堡)与“普罗民遮城”两个犄角要塞,更是以欧洲先进的梭堡理论构筑,糯米石灰砌成的要塞上,装备有汹涌的火力。也正是凭着这强大军事力量,趁着明末偷占的荷兰人,才能够一次次血腥岛民的反抗起义,疯狂压榨岛的财富。把这中国宝岛,变成“荷兰人最好的奶牛”。 而且更凶险的后果是,一旦郑成功大军开动,早就磨刀霍霍的清王朝,势必会趁虚而入。而盘踞巴达维亚的荷兰海军,也会疯狂增援岛。何况在清王朝残酷迁界禁海国策下,中国东南沿海尽成无人区,郑成功大军的物资粮草供应,也将无比艰难。看似轰轰烈烈的收复国土大战,极有可能会陷入前后夹击的绝境。 可是,就是在这近乎刀山火海的局面下,郑成功毅然做出了决定,坚决开打这一仗。支撑他信心的,除了岛重要的战略地位,拓展抗清根据地的需要。更有这位独撑东南抗清大业多年的南明英雄,从不曾忘怀的信念。正如他后来对荷兰侵略者,那句掷地有声的豪言:者,中国之土也! 这支正处山穷水尽局面下的南明军队,正是怀着这个信念,踏上劈波斩浪的战场! 更多>>(接下文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