萌桥明朝历史知识网

明朝如何防豆腐渣工程(图)

0

    1月7日,长沙天心阁古城墙上发现了一块明朝洪武年间的窑砖,窑砖上刻有负责制造官员的名字,窑砖出了质量问题,可以立即最查到责任者。

    “豆腐渣”工程的危害,明朝人就有深刻认识了。长沙天心阁古城墙上发现了一块明朝洪武年间的窑砖,窑砖上刻有负责制造官员的名字,窑砖出了质量问题,可以立即最查到责任者。    

    “长沙府礼陵县提调官典史陈福,洪武七年八月。”这块青色窑砖睡在长沙天心阁古城墙东南角600多年,但一直以来因为普普通通而并不引起游人注意。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专业委员会理事冯建平7日考证,这是明朝洪武年间的一块窑砖,目前在天心阁250余米古城墙上仅发现这一块。其余窑砖多为清朝咸丰年间留下来的窑砖。    

    明朝窑砖目前仅发现一块    

    “这块窑砖从明朝洪武年间到现在,见证了长沙600多年历史。”冯建平介绍,天心阁下的一段古城墙已定格为长沙古城墙的唯一遗存实物。古城墙全长共251米,高为13.4米,顶面宽为6.1米,长度大约为古代长沙城墙全长的三十五分之一。目前在天心阁250余米古城墙上仅发现这一块明朝窑砖。    

    保存了600多年的明朝青色窑砖还完好无缺,实属不易。“这一段城墙差点被全部毁掉,是因为有一帮文人阻扰,才有今天的存在。”冯建平说,这是长沙历史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。

    窑砖刻上官员名字保证质量    

    明代以前,长沙的城墙均为土筑,到明初已年久失修,毁坏不堪。到明朝洪武五年间(1372年),才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垣修缮工作。这一年,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,以砖石对土城墙进行全面改造。现在唯一留下的这块窑砖,正好是明朝洪武年间将土城墙更换为窑砖城墙时,留下的一块。窑砖长大约为0.5米,宽大约为0.18米,重大约为10公斤。   &

nbsp;

为什么古城墙上的窑砖刻上了年份和制作者呢?冯建平说,这些都是作为城墙砖的官窑印,相当于官窑和责任制。谁建的谁负责,验收时一眼就可以看出窑砖是哪些人制作的,质量如何。

发现明朝或更早窑砖有奖励

今天在古城墙上所能见到的窑砖,绝大部分都是清朝烧制的。

长沙市民和外地游客如果游览天心阁时发现古窑砖,可直接与天心阁管理处取得联系。最先发现并提供信息者,天心阁管理处将予以奖励。

相关链接

长沙古城墙演变史

冯建平考证,长沙土城墙2200年前就已存在。

隋唐时期,长沙古城墙的西城墙在湘江边,东城墙在浏城桥至天心阁一带,南城墙在今南门口一带,北城墙在今潮宗街与营盘路一带。

宋代的长沙城垣格局最终完全确定,范围为南止城南路,北止湘春路,东枕龙伏山,西邻湘江。

明朝洪武五年间(1372年),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垣修缮工作。

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城以后,清朝的咸丰、同治年间对古城墙进行过多次修缮。进入光绪时期,城墙成了人们遗忘的角落。

上世纪20年代,随着近代社会不断发展,长沙的部分古城墙不仅已失去了其军事战略价值,还对扩大城市、繁荣商贸产生了障碍。为此,从清末至民初,政府就多次决议要拆除城墙,1924年开始实施这一工程。拆除工作接近尾声时,仅留下了天心阁这一小段城墙未拆。

“追溯其中原因,不得不提到湖南名士曹典球。”冯建平说,当时政府提议将天心阁古城墙一并拆除,当时的市政筹备处负责人曹典球先生挺身而出,力陈利弊,并慷慨声言,要“睡在城墙上,与城墙共存亡”,得到了当时众多有识之士的拥护。经过再三呈请,政府才最后决议保留天心阁下城墙,修改环城马路规划,将原拟拆除天心阁后开辟的路段改为绕城墙而过。